基于省略规则的轻量级英语语法系统
@tag(linguistics)
对于单纯的语言使用者而言,一门自然语言的语法其实并不是很重要,只有语言学者才会在意并尝试进行系统化。 但是在缺失语言环境的条件下,我们不得不了解语法来帮助我们快速联系并建立直觉和语感。 传统的英语语法往往会分门别类,对许多细节的严谨性也会导致最终总结的规则较为复杂;我认为其实自然语言并非类似数学或者编程语言那样的形式化语言,自然语言更接近一种符合直觉的,便于沟通而不断迭代演进的结果。因而我想阐述一种非常简化的基于省略系统的语法系统,帮助自己快速抓住英语语法中的直觉和思维习惯。
本文会慢慢完善和补全,目前只是大概整理下思路
基本句式
传统语法倾向于至少将英语句式分为四种:主谓宾、主系表、主谓宾宾和主谓宾补。我认为其实只需要前两种就够了,后两种只是从句省略之后的结果。 由于从句省略会在后文集中阐述,这里我们简单记住英语主要有两种句式就可以了:
结构 | 解释 |
---|---|
S + V + O | 主谓宾 |
S + V + C | 主系表(补语) |
其中,主谓宾中的宾语可能省略,因为动词本身就足够表达含义了。
动词变形
英语与汉语相比,有几个不一样的地方:
- 需要专门指定量词,比如one, a, the, 以及动词后加
s
。 - 需要将动词变形俩表达时间、语气、可能性等额外的信息。
- 对人称的表示存在宾格,人称会随出现的位置而变形。
这里最重要的是第二点,这一点引出了英语语法的无数表达方式,即动状词(动词变形)。 作为谓语的动词部分,会由于不同使用的情景发生变化(单复数、时间、语气、不确定性,etc)。 举个例子:
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.
传统的英语语法大概会告诉我们:are created
作为谓语存在。另外我们还发现create
这个词变成了过去分词,配合be动词来表达被动的含义。
这种动词的变化就是一种动词变形。这里我觉得其实将句型看作S+V+C更好一些,created
是动词变形然后变成了一种形容词,有被动的含义。
这类动词变形主要包括:过去分词、现在分词、单复数。其中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很像,只不过动名词可以当作名词或名词短语使用。
助动词
除了动词本身的变化,经常我们还会发现动词可能和其它词一起构成谓语,比如have
, will
, can
, could
, to
。
这类词中,一些词用来表示不确定的语气:
He may be wrong.
这里be动词前面使用了助动词may
来表达不确定的语气,此外,could
, might
等也有不确定的语气。
而will
则是主要用于表示某种意愿和未来的事情(比如用在将来时态中),
have
用于过去完成时表示已经完成的含义,不定式to do
其实可以看作带有助动词的从句省略(后文进一步阐述)。
宾语和补语
看完动词,我们还需要稍微了解一下名词和形容词,这两类经常被用于宾语和补语中。
从句
现在我们有了基本句式、动词变形以及助动词补足语气,接下来让我们开启任何语言都十分重要的部分:组合。 有了句子,自然会考虑如何将小句子组合成更大的句子,在编程语言中,我们有组合子;在英语中,我们有从句。
传统语法喜欢将从句进行分类:
- 名词从句
- 副词从句
- 关系从句
这种分类是ok的,我们就按照这个分类进行讨论。考虑这样两个句子:
He said something.
He is a programmer.
如果他说的内容就是第二句,即他想告诉我们他是个程序员,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从句将这两句组合起来:
He said that he is a programmer.
副词从句经常使用when
, where
等表达时间、地点等额外的信息修饰句子。
省略原则
自然语言往往会为了追求便捷性进行句子省略,同时显现出某种「言外之意」。 有趣的是,许许多多复杂的英语语法可以被归纳为从句省略:
- 不定式是从句中有助动词时的一种省略
- 主谓宾补是从句为SVC结构时的一种省略
- 同位语也是SVC的一种省略表达
省略的原则十分简单:
省略从句中主语与 be 动词,只保留补语部分。